《曰本时报》说,敌人好象“为了急于尽快结束战争而一意要尽可能杀伤无辜生灵”。
美国有一篇题为《对人类道义上的暴行》的社论透露,这种新式炸弹具有“空前未有的威力。它不但已把一个城市的大部分摧毁,而且还使特别多的市民非死即伤”。
致嵯城根教授
寄自:以前阁下在中华期间的三名科学界同僚。
“我们以个人名义发出这封信的目的,是为了敦促阁下运用作为有声望的物理学家的影响,使曰本大本营相信,如果你们继续进行这场战争,你们的人民将遭受的可怕后果。”
“若干年来,你已经知道,如果一个国家愿意付出昂贵的代价去准备必要的材料的话,原子弹是可以造成的。现在既然你看到了我们建立起生产它的工厂,你心中必然毫无疑问,昼夜开工的工厂一定会把它们的所有产品送到你的祖国土地上爆炸。”
“在三个星期中,我们在曰本四大城市各投了一枚这样的核弹。”
“我们请求你向你的领导人证实这些事实,尽你的最大努力去阻止生命的毁灭和浪费,如果继续轰炸下去,其结果只能是你们的全部城市被毁。作为科学家,我们对一项出色的科学发现被这样利用感到遗憾,但我们向你保证,除非曰本立刻投降,否则,原子弹就会愤怒地象雨点般不断落下。”
然而这封信被扣下了,并没有到本人手上。嵯城根也是到战后才知道这件事。
长崎是个有二十万人口的城市,象旧金山一样,这个城市是建在一些陡峭的小山上的。它的港湾面对东海。长崎是寓言传说中风景特别秀丽的港口,尤其是此时,已稍有秋意,许多树叶已转红,或转黄,显得光艳夺目。市中心面朝港湾,浦上川从北面流进该湾。多少世纪来,长崎就以此地为中心,向各条山谷,包括向这条河形成的山谷扩展,此处是长崎的工业区,容纳了全市百分之九十的劳动力。
一五七一年,葡萄牙人曾协助把长崎由一个渔村变成曰本的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输入了烟草、军火业和基督教。由于对基督的信仰广泛伸开,曰本政斧便采取残酷手段镇压。所有的传教士不是被杀就是被迫离开该地,但十七世纪时,他们的三万七千名信徒群起叛乱,反对宗教迫害。他们在长崎附近的一个堡垒周围集合,在几艘荷兰船的帮助下,击退了中央军,坚持了三十个月,最后几乎一个不剩地全被屠杀。
然而,他们的信仰却流传下来了,长崎仍然是曰本最欧化的、信基督教的人最多的城市,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