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苍老了。
在作战指挥方面,他似乎不如以前那样主动了。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他多半是仅仅同意他的幕僚所提出的建议。他的作战参谋有一次把情况总结成下面的活对小野说:
“不论什么时候,我起草的计划,他几乎总是不加考虑地批准。对我来说,倒是挺省事,但实际不然。相反,上头对我作的计划不加审核地采纳然后作为正式命令下达,会使我感到不安。我虽然相信自己,但我并不是自信到以为自己能不犯错误。我常常对于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感到没有把握。每想到拿笔一挥就可能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的时候,我几乎害怕得浑身打战。
如果在大西海军少将或者山口海军少将这样的指挥官手下工作的话,他们一定会从各个角度推敲我制订的计划,然后把计划连同意见和评论退还给我。这样,我就可以更有把握,更无拘束地提出也可能是很极端的一些想法。”
小野完全理解这位参谋的意思,也完全同情他。不幸的是,这种消极态度并不限于南云一人,而是曰本海军中的通病。舰队司令长官一般都乐于把细节推给参谋去干,自己只管一些大概的轮廓。
作战计划的执行就很难反映出司令长官的姓格。根据曰本海军的制度,凡是资历够得上舰队司令长官的,往往就做上了舰队司令长官,但他们的具体专长往往并不适合。这种情况助长司令长官过分依赖参谋人员的倾向。
擅长鱼雷战的南云担任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的职务,就是一例。长官在专业方面的缺陷要依靠幕僚中的专家来弥补,结果,参谋的影响自然就变得很大了。
但是,这并不是说,参谋人员可以侵犯上司的权威。关于作战的最终责任总要由长官担负,每一个行动都算是由他来决定的。的确,南云虽然消极被动,但并不是把每件事都交给下级去办。有时他也不顾幕僚提出的建议,而照他自己的方针行事。
——————
当曰美联合舰队正在经过中部太平洋时,天气开始变坏了。下午,先头部队遇到大雨和越刮越大的强风。大浪偶尔铺头盖顶地打到驱逐舰和巡洋舰舰首甲板上,航行十分困难,部队的航速减到了十四节,蛇行运动也不得不中止了。
不光是天气预示了凶兆,监视敌人无线电通讯的蒙大拿号无线电兵,截听到一艘中华潜艇从就在曰本输送船团前头发往马里亚纳群岛的长篇紧急电报。
电报是用密码拍发的,盟军一时间无法破译,但这暗示输送船团已可能被敌人发现。如果是这样,按理中华会推测到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