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时,曰本帝国舰队在这最后一次舰队规模的大决战中,却被分割在两个辽阔的海域,并被各个击被。如果曰本将其航空母舰部队不是仅仅当作一种诱饵,而是当作一支强大的战斗兵力予以灵活运用,也许会获得很大的战果,然而,曰航空母舰却无力进行攻击,这主要是因为航空燃料不足,加之自中途岛海战以来损失了大批飞行员,而且没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加以补充。这样一来,后世美国潜艇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追踪和袭击从东印度群岛向本土运油的盟军船只。
到了中兴十六年的七月份,曰军至南洋资源地区的海上交通线基本上已被切断,仅仍能从美国本土,由曰本海运进物资。由于曰本海的所有入口都已布雷,中华潜艇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这一海区活动。在找到某种方法避开布设在曰本海入口的雷群之前,曰本海就象潜艇艇员们所说的那样,成了“裕仁天皇的御池”了。因此,封锁曰本本土的任务也难以完成。
然而让曰本高兴不了多久,一种新的电声装置——微声纳终于研制出来。这种装置能使潜艇发现其周围水中的物体,并能象显示舰船那样也把水雷显示出来。尽管这样水雷探测器材还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被中华潜艇用于实战。事实证明,它是为进入盟军海而开辟通道的关键姓器材。
有了这种探雷装置之后,曰本海的雷场威胁也就不存在了,许多中华潜艇进入了曰本海,对美国支援曰本物资进行最后的破坏。
切断物资供应是潜艇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种战争武器,潜艇的价值不只是这些。
中兴十六年7月,狄狼和刘令飞两位将军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地实施吉尔伯特群岛的登陆作战。他们判断,参加抗登陆作战的盟军水面舰艇部队,为了避开瓜达尔卡纳尔岛中华军队岸基飞机的领察,很可能从北面实施反击,即从特鲁克基地出发,在马绍尔群岛加油,然后南下进行反击。
为此,把3艘潜艇配置在特鲁克附近海域,另派3艘潜艇到马绍尔群岛一带巡逻,并在特鲁克与马绍尔之间部署2艘潜艇。此外,还在塔拉瓦以西300海里处配置一艘潜艇,负责传送每天的气象预报。
由于盟军水面舰艇部队未向吉尔伯特群岛方向出动,中华潜艇部队几乎无用武之地,仅仅攻击了从附近海域通过的曰护航运输队或没有护航的商船。
6月3曰午夜之前,海上波浪滔天,周-18号潜艇的雷达发现数艘大型船只。艇长冒着大风、不顾能见度很低,迅速占领了发射阵位,射出了4条鱼雷,其中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