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铁钳合围(5 / 6)

的地形,因为在这一地区,盟军朝中华军队一侧大幅度弯曲,形成长100里、宽200里的突出部。

这一突出部使盟军两翼都暴露给了中华军队。中华军队人的攻势便是从这两翼向盟军发动向心突击,力图将其歼灭于这一地区,为即将并入中华版图的大地,扫清最后的障碍。

其中北面的装甲集群在摩托化步兵的配合之下,至当曰傍晚,已经突入盟军纵深第三道防线。而南面的装甲集群在强大的炮火配合下则从共青城到海岸一线全面展开,坦克、机械化部队径直向北推进。

这南北两路的强大装甲部队各有一个精锐的装甲师连同一个强大的摩托化师组成装甲快速部队配置在外侧,以保障中央集团军群的两翼,并随时准备调到进攻的第一线。

东北战区这样做还有一个考虑,这样就可以把共青城当成中心点,然后两边延伸,拉开一个宽大正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钢铁巨钳,准备一口将盟军最后的力量吞掉。

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共有十四个精锐的师级部队,他们组成了一个加强的装甲集群和两个集团军。在这其中有八个装甲师、七个机械化步兵师和摩托化师组成一个兵力空前的装甲集群。

在他们后方是二线部队四十万人组成了两个超满编状态的集团军,这样一来他们已经拥有了将近六十万的强大兵力。当三个集群相加的时候,算上二线部队,其实中华在人数上面,已经完全超过了盟军百万的数量。这样的富裕仗,中华可很少打过。

从4曰到6曰,三天的战斗已经使盟军在一线的五个集团军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部队被消灭、溃退、后撤或陷入混乱之中。

但是盟军二线三线的部队已经开始建立起了有效防御,并且开始进行有力的抵抗,但是由于部队布置太过靠前,且防御准备不充分,开战三天,盟军士兵仍然陷入了极大地被动之中。

反观中华军队,开战之后各个部队密切配合,按照战前部署有条不紊的实施进攻计划。尤其是装甲部队在广袤的平原上实施楔形突破、大迂回作战、大胆穿插、两翼突破、分割包围等等战术战法,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三天时间前线部队已经向盟军推进了180——220公里,中华军队此时毫无疑问的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留给盟军的唯有据守再据守了,尽管艾布拉姆斯已经在前线争取的时间内,修建了不少反坦克战壕,大量的反坦克地雷也被埋下?ahref="http://www.iei8.net"target="_blank">www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