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中东求援(6 / 9)

是根据弹道修正量传感器自动输入的和人工装定的各种弹道参数,求解弹道和射击提前角方程,并自动将射角和方位角信息传送给瞄准镜以及火炮伺服系统。

为了提高弹道计算精度和首发命中率,天启坦克火控系统除用测距仪测距外,还采用了目标角速度、炮耳轴倾斜、横风、弹种、定起角、炮口偏移、弹丸偏流、视差、气温、气压、炮膛磨损、药温等修正量。从理论上讲,配用的修正量传感器越多,自动化程度越高,命中率也越高,但随之成本增高,发生故障或遭到损坏的可能姓增大。

现代战争要求坦克具有行进间射击或行进间短停射击目标的能力,这就必须配备火炮稳定和瞄准线稳定系统。稳定系统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3代。前两代稳定系统主稳定火炮,瞄准线随动于火炮。

第一代稳定系统叫做双陀螺稳定系统,在高低和方位稳定系统中每套只有1个速度陀螺,用来传感火炮和炮塔的角速度,此信号经放大后来控制火炮伺服系统,起到稳定火炮的作用。这种稳定系统可以在行进间粗略稳定火炮,但不能行进间射击,要求射击前短停精确控制火炮。

第二代稳定系统又称为4陀螺稳定系统。即在火炮高低和方位伺服控制回路中各包括两个陀螺。一般来说,一个是位置陀螺(3自由度陀螺),一个是速度陀螺(2自由度陀螺)。速度陀螺在有的系统中提供扰动变量前馈控制信号,有的起速度反馈作用。第二代系统比第一代系统反应迅速、稳定精度高,火炮能在行进间瞄准,射击前短停的时间比第一代可缩短一些,但仍不能行进间射击。

目前中华的大部分坦克都是属于这一代,其代表就是虎王坦克。而苏联的T-34/85属于第一代稳定系统。出了德国的最新豹式坦克具有颇似第二代的稳定系统外,其他国家的坦克,基本上都是第一代。

第三代稳定系统是读力稳定瞄准线的指挥仪式系统。这种系统与瞄准控制方式中的指挥仪式坦克火控系统系同一种系统。也就是目前天启坦克和犀牛坦克所具有的系统。

说直白点,就是不管坦克怎么行进,不管地形怎么变换,炮管瞄准的直线都不会改变。因为稳定系统会结合车身,对炮管进行修正,坦克炮管会死死对准目标,真正做到行进射击。

让蔡锷惊叹的另一点是坦克的防护能力,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钢装甲表面涂上一层厚1.6mm的瓷釉能够大大增强防护姓能。

尽管陶瓷材料的发现很早,但多年以后陶瓷材料才开始应用于军事用途。广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