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二十几年中东风云 上(3 / 4)

这里来,伊朗和德国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好。所以,战争开始后,伊朗并没有做出表态。

作为和伊朗有着共同遭遇的中华,双方有了很多共同的语言,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融洽。再加上,这些年来,中华对伊朗的援助很大。

华商在伊朗办工厂,投资商业。中华政府也帮助伊朗训练军队,七折八扣卖武器给伊朗,帮助他们建立国防和教育事业。之后,有了铁路,中华双方的流通性也变得越来越便捷。

“西方列强带来了枪炮,压迫我们,掠夺我们,所以,我们要反抗。伟大的华人兄弟,带来粮食和生活用品,帮助我们,所以,他们获得了伊朗人的友谊。”

这是巴列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当他回想起,二十几年前的那个夜晚时,都会感概莫名。

中华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心意,并没有和伊朗签订任何的不平等条约,也从不去占他们的便宜,任何交易都是处于公平的位置上。

因为陈绍很了解这些什叶派伊斯兰教教徒的想法,高压政策或许可以带来一时的庞大利益,但不利于长久利益,到头来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且加上殖民统治在中东地区变得日薄西山,殖民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所以,很直接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好处,将他们心甘情愿去帮助你。

武力并非万能,有时候金钱攻势来得更加有效。

这些年来,陈绍从未要求伊朗付出什么,就算是要油田,陈绍也没有开采那些在伊朗购买的土地。而是要拿英国开刀,这里面自然有他的考虑。

伊朗,伊拉克很多土地被龙腾集团买下来或者取得了长久的开采权。不过,这些地方都没有靠近海边。英国人在海湾地区,还死死控制着沿海地区,并未放手。这也是陈绍为什么当初要向英国租借贾斯克这个地方的原因,他需要一个港口。

而且内地的石油,陈绍想要什么时候开采就可以什么时候开采,他不想把所有的油田都暴露出来。最少战争时期是这样,不然的话,会造成兵力分散防守的局面。

很会给敌人提供很多可以打击的地方,反正,现在贾斯克出产的石油,足够中华使用了。根本没有必要去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中华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不只是伊朗,伊拉克同时也在中华的影响下。对于知道中东地区和海湾地区重要性的陈绍,怎么会放过这片区域的所有的国家。

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华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属于中东国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