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章 战争与利益(3 / 4)

人乘凉,陈绍就是要带领这一代军人当那栽树人。

在需要战争的人眼中,战争就是正义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需要战争才能获得现在利益和后世长远的利益,那战争就是最好的选择。

陈绍一直谨记德国俾斯麦的一句话: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正如刚刚所说,世界的利益就是一个蛋糕,而这些蛋糕都已经被人占据了。后世有核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战距离我们很远也很近。但在这个时空,这就是一个大世,是一个强者的时代,谁能在这个大世占据最大的利益,谁就可以保证未来的百年,甚至是几百年的繁荣昌盛。

这里没有核武器,各国没有顾忌,再怎么打统治地球的还是人类。这里是野心家的舞台,不管是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还是如今的陈绍,世界就是他们博弈的舞台。舞台上最后站立的人,就是最大的赢家,也将成为新世界格局的制定者。

如今和陈绍一样雄心勃勃的还有一个人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北极熊红色政权的**者斯大林。和陈绍比起来,斯大林的野心更具有侵略性。

后世中,斯大林答应归还远东地区,当战争结束,这样的承诺变成了一句笑话。不管是沙俄时代,还是现在的红色时代,骨子里的那种侵略性并没有改变过。对领土的渴望,成为他们时刻都保持600万陆军的动力。不管是欧洲地区,还是中东以及亚洲,大片的土地一直都是他们渴望的目标。

中华与苏联有世界上最漫长的边境线。苏联面对中华的部分正是苏联最地广人稀、力量最薄弱、最无险可守的“柔软的腹部”。如果有“军事强国”从这个方向进攻苏联,就可能把苏联横着切开,大卸八块。

斯大林就曾今说过:“西伯利亚铁路一但被‘军事强国’切断,俄国就完了”

这并非杞人忧天。“军事强国”即便不进攻,只要沿着中苏边界驻军与苏联对峙,就足以产生足够的威慑,让苏联日夜精神紧张,防不胜防,不知道要部署多少兵力才敢放心。苏联向来把来自这个战略方向的军事威胁视为心腹之患,从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在中华军事力量崛起时,警惕之心更重。

后世中,1941年夏秋苏联在苏德战场那么吃紧,明斯克战役损兵41万,斯摩棱斯克战役损兵76万,基辅战役损兵70万,维亚兹马战役损兵66万,一线部队几乎打光了,预备队供不上了,莫斯科都快门户洞开了,苏联仍然不敢动用西伯利亚的驻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