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象征。
对于不久前还认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的国人来说,它所带来的震撼是必然的。这不仅因为它的昂贵,也因为它所展示的高科技的神奇。
这种重量级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虽然如此,大哥大还是非常紧俏,有钱难求。当年,大哥大公开价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买到,黑市售价曾高达5万元。这不仅让一般人望而却步,就是中小企业买得起的也不多。
由于大哥大身躯庞大,使用它的人也多是商界大哥级的人物,物随主贵,很快成为身份显赫的象征。那年头,人们对私家车没什么概念,也很少心生羡慕。那时你开一辆宝马车出门,别人也以为是公家车,远远不如大哥大那么耀眼。很快人们以拥有大哥大为荣,开始了一种炫耀攀比式的消费。
性格外向的人,会整天手拿大哥大,吃饭喝茶谈判,往桌上一放,就像押上了一个富贵的筹码和权杖,立刻会获得多一份尊重,生意谈判也因此变得轻松。性格收敛的人,会将大哥大放在擦得铮亮的老板包中,老板包夹在腋下。适当时拿出来,拉出长长的天线,花上一元一分钟的话费,在人群里喊上一句:“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便引来无数惊羡的目光。
那个年代的人们很淳朴,从不隐藏自己对别人的仰慕之情。很多人因为有了大哥大,迅速打开了自己的社交圈。一时间,梳大背头、抹发胶、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
当年人们一丝一毫也不会料想到,在20多年以后,就连街边拾荒者手里都会有一个小巧玲珑的手机。虽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长天线已定格在了历史的长卷中,但那些妙趣横生的场景,仍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因为横空出世的大哥大,曾经把华夏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境界。
周振光道:“小子,家里安电话我不反对,可安电话得3000块钱呢,咱手里可就剩下这3000来块钱了。”话里颇为犹豫。
他们一共带了223000元出来,汇给黄光裕22万,手里正好还剩3000元。
周明笑道:“大伯,3000就3000,不就是一台电视的钱吗?没事,安!咱现在就去镇上的电信局!”说罢,便和大伯、玉珍向镇上的电信局走去。
周明想到了就干,一刻也不会犹豫。做生意,电话是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