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专门设立一个版面。
每天除了连载张少杰的《大国崛起》的正文。各类的相关评论,也是精选二十多篇,进行刊登的。
因为《大国崛起》吸引关注,《明报》的销量也逐渐开始从稳定的18万份左右,开始有序的增长。
连续刊登几期《大国崛起》之后,发行量居然增长到了23万份,跃居香港发行量第一大报的位置!
金庸满意道:“没有想到,张少杰这小兔崽子,写了一篇《大国崛起》居然引发这么大的反响!”
金庸手中的是几份国内外的报纸。
中国国内的《人民曰报》、《参考消息》中,也有关于《大国崛起》的讨论。而海外的英国bbc,曰本的《读卖新闻》、美国的《纽约时报》也有一些的反响。
正是因此,最近《明报》的国际影响力,也开始不断的跃升
“未来是年轻人的了!”金庸看了看《大国崛起》的原稿,桌边摆着一份《明报》公司的15%的股权证明,名字——赫然写着“张少杰”!
明报集团在没有成为上市公司之前的股权结构,一直是,金庸80%、沈宝新20%!
在90年代的时候,上市之后的明报,吸引了很多国际的传媒巨头的有意收购,出的价格都相当高。但是金庸为了保证《明报》是一份华人报纸,所以选择的继承人,也是华人资本。但是,在后金庸时代的明报,大股东不断更迭,发展并不是很好。
在张少杰写《大唐双龙传》,甚至是金庸收他为弟子的时候,也并没有将张少杰放在未来《明报》继承人的角度去考虑。
但是,现在的金庸心思越来越明确——在未来,张少杰是《明报》集团的最佳继承人!现在增送张少杰15%的股份,是让张少杰适应明报的管理。
等到张少杰有实力买下明报,并且有实力支持明报未来发展,金庸也会起急流勇退,并有将这家报业集团,卖给张少杰的打算。
当然,金庸的打算,张少杰是完全不知情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