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人(伊斯兰教),因此炮名叫西域炮、回回炮,又因首先在攻打襄阳、樊城时使用,故又名襄阳炮。而由于它的发射威力大,故又叫作巨石炮。《元史》中载:“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达七尺。…,其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宋安抚使吕文焕大惧,以城降”。在秦天原来的时空中的宋蒙之战,精锐的蒙古军围攻襄阳七、八年,死伤无数,始终不能获胜,最后,就是靠了这种威力巨大的抛石机才一举攻陷了襄阳!
话说回来,“回回炮”的制造原理并不繁杂,只是将华夏历史中在三国时代就已有了的“霹雳车”进行了一些改进,最主要的是将原有的人力拖曳,改为用重物垂悬前端,待士卒将近端用于装载石弹的“勺”拉下,装填完毕后,只需放开系绊的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前端的重物急速下坠,“勺”则快速弹起,石弹亦冲天而去。但是这样一改进后,操作抛石机的士兵大大节约了体力,而且,抛石机的射程也会更加的远,射击精度也会大大的提高。而且,通过调节前端的“力臂”,更可以使它快速地调整射程,更好地适应战场上的需要。
也正因为“回回炮”制作并不复杂,而效果又极为不错,秦天在台湾组建了兵器厂后,就马上草绘了一张图纸交由宋世杰进行研制,宋世杰也的确不负秦天所望,没花多少时间就顺利的制出了成品,当然,名称不再是“回回炮”了,这种新型抛石机被命名为“霹雳炮”。此次,南征麻逸的军事行动中,秦天为了检验霹雳炮的实战效果,特意带了六具前来。因为船载的不便,这六门霹雳炮并不属于大型抛石机,充其量只能是算中型,它最大的射程也只有四百米,最高的额定弹重也只有五十斤。但是,这对于麻逸群猴来说,也足够了!先前,秦天对于麻逸的求和尾以虚蛇,就是在等后续的霹雳炮运来,就是在等战永等人将其组装完毕,以求能一击毙敌!
足足两个时辰,也即台湾时间四个小时后,六具霹雳炮完全组装好了。与此同时,士兵们也吃饱喝足了,更加上获得了必要的休整,大夏军的士气显得很是高昂。秦天看看差差不多了,随即下令全军开拔,向麻逸城逼近。
万余名虎猛的大夏壮士听得令下,马上雀跃起来,在各级将官有条不紊的督率之下,很快,大夏军就排出了战斗方阵。走在方阵前面的依然是第一旅的二团汉弓手,以后依次则是唐刀手和辎重兵。国民军第一团、第二团则分别列阵与两侧,作为全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