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编撰完毕(3 / 5)

圣族的葬礼分为火葬、土葬、水葬。其中以圣火为最纯洁、至光明的圣物,只有为圣战而亡的将士们,才能获得圣父赐予的,在圣火中洗礼并全部获得永生的资格。如果条件不被充许,圣族烈士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获得在人间的安宁,万能的圣父的也将会赐予之光环的照耀。并非在圣战中身亡的圣族成员,将只能以土葬或水葬的方式获得在人间的安宁,并希求得到圣父的眷顾,能获得圣父格外赐予的永生资格。

……

……

《圣谕》终章

高举着圣父赐予的光明之火,呤唱着圣父赐予的神圣明谕,紧密围拢在终极救世主与其继续者的身旁,凭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不怕牺牲,执着前行,我们必将战胜魔族及其一切帮凶,迎得圣战的胜利!当圣父再次从沉睡中醒来的时候,用我们的光荣和骄傲,获得圣父光环的笼罩,得到在光明之源中永生的资格。

……

……

秦天的专长是提出思路,设计模式,祁峰则善长总结、整理。在《圣谕》的编撰过程中,两人是各展所长,将自己的特点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使得在不到二个月的时间之内,秦天和祁峰就搞出了这本《圣谕》。

整本《圣谕》可谓集千年诸教谎言之大成(秦天私下语)!不仅有道教思想,更有袄教、摩尼教的影子,甚至还有西方现代基督教的成份。真是琳琅满目,老少咸宜!

《圣谕》中关于圣、魔两族的定论,其实也是秦天盗自于摩尼教理论。但是,不可否认它极具有煽动力,使得一向沉稳的华夏族,也在后来的抗蒙大业中,开始不断变得思想越来越激进,最终诞生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宗教狂人、民族狂人。

《圣谕》不仅对当世之人具有强烈的冲击,其中很多超越当世人思想的骇语(连祁峰也不明白秦天非要加上这些话干嘛?),对于在秦天之后的整个华夏族,依然不断的具有指导力和影响力。即使到了千年之后,科学高度昌明之时,这本《圣谕》也没有被华夏族所摒弃!而且,只会让他们更加惊叹、只会让他们更加对《圣谕》深信不疑!

后来的事实也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圣谕》中提到东方、南方有两块圣父赐予的圣地,当这一预言成为现实之后,就激起了整个民族的一个迁徙高潮。

又比如《圣谕》中关于葬礼的约定,促使了世俗的《华夏帝国丧葬法》问世,宗教与世俗两重力量的合作之下,使得数千年后,华夏民族人口突破二十亿大关时,也没有出现活人与死人争地的局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