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继往开来(4 / 5)

就连抱抱儿子、与自己的女人亲热一下,也成了件很奢侈的事情!秦天整个儿是忙得昏天黑地,只恨自己分身乏术,体能不足…

按照秦天的规划,未来的高雄县除了造船业、农业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成为台湾军队的兵器研制基地,因此,在台南县尚未大规模建设的情况下,秦天就将台湾现有最好的铁匠及其他能工巧匠,集中到了高雄,给予他们新建的住房,优厚的待遇。秦天在仔细思索了记忆中的兵器谱之后,制定了台湾军队的标准装备。

在冷兵器制造史上,有三种钢,或者说是三种刀不得不提。那就是大马士革刀、倭国刀、马来刀。

排在第一的大马士革刀,按后世的说法就是高级合金钢刀,包括了产于印度的乌兹钢刀(顶级),产于波斯的斯切尔弯刀(次级)。对于大马士革刀,秦天不是不想自己的军队能人手一把,可是大马士革刀的锻造极为复杂,其制造工艺到后世时早已失传。宋朝时,虽然在西亚地区偶尔还有同类的刀问世,不过即使这些形似的钢刀,由于关山万里,秦天也无法获得,更不要说找到通晓大马士革刀锻造的巧匠,加之,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即使懂得锻造技术,也会因金钱和时间的限制,无法大规模装备于军队。所以,大马士革刀首先被秦天排除了。

排在第三位的马来钢刀,实质上是种焊接花纹钢,大体是在淬火时将钢镶在刀刃处,宋朝时中国通用的镔铁也是这种马来钢的变种。马来钢刀,不适合锻造成长刀体,一般只适于短弯刀,或是像宋朝军队普遍使用的朴刀,朴刀的实质还是短刀加长柄而矣。马来钢刀相较其他的两种钢刀来说,造价要低廉得多,打造技术也简单得多,至少,目前在台湾的铁匠中,就可以打造出来。

排在第二位的倭国钢刀,实质上是种暗光花纹钢,中国民间讲法叫作“夹钢”,倭人自称为“玉钢”。之所以如此称谓,原因就在这个“夹”字上。倭国刀在锻造时,是将“钢精”夹在两块韧性良好的铁中,进行不断打造成形,再经过覆土烧刃、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等工序,方可成为一把上等的好刀。这种刀,锋利异常,只是不适合打造成厚重型,故而倭国刀一般通体狭长。

“夹钢”锻造技术,本是源于华夏,在唐朝时进入顶盛期。遗憾的是,在后来战乱频繁的华夏大地“夹钢”技术逐渐失传,以至后世人都称其为倭国独创的锻造技术。可叹!其实,就连倭国狗们引以为傲的倭国刀,其外形也源自于大唐时的横刀。横刀在唐时,是大唐骑兵的标准装备,不仅普通士兵大量使用,就是高级将领也多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