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第一条船坞后,正在努力进行扩建,以期在花半年完成另三条船坞的建造,以早日实现秦天的造船梦。为了与秦天配合,赵宁更是将广州一带好的船工、木匠、铁匠一批批来不断弄到了台湾。副作用是广州的宋朝政府发现大量人员失踪,着实紧张了一番,一度准备上报朝庭。后来,在赵宁等人的施压和打点之下,广州府官员发现这事惹不起,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权当不知情了。
也许是为了省事,赵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命人将这些工匠绑架而来。简捷倒是简捷了,可也搞得这些工匠,初到台湾时,个个脸色灰暗,以为末日来临,惶惶不安。费了秦天和祁峰好大劲去安抚、宽慰,才平息下这些工匠的情绪。虽然,秦天也知道这样对这些工匠,太霸道,太不尽人情。可是,在这年头,在南宋朝庭愚民政策毒害下,对于大多数华夏族人来说,背井离乡是不得已才为之的,尤其,是对这些还算不愁温饱的工匠来说,但凡只要还有一点点活路,就根本不可能会自愿漂洋过海,远渡台湾的!非常情况之下,也只得采用这种非常的手段。至于,是否侵犯人权,这年代,还没有这么前卫的思想!最多,秦天在可能的范围内,让他们可以住好,吃好,可以让他们在台湾享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可以让他们的劳动获得相应的较高报酬。除此之外,再就是以qing动之。随着,这些工匠在台湾逐渐安定下来,他们慢慢从不得已接受命运的安排,到开始自觉接受台湾的一切制度和法律,最终,完全溶入到了台湾居民之中,成为了秦天的追随者。
本着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秦天先期没有急于让高雄船厂去建设大型海船,更不要说搞啥工业革命,那纯属扯蛋!秦天组织工匠们先对船厂现有设备进行完善,能自建的就地解决,不能建造的,就让赵宁想法从广州、从泉州买来。在设备大体到位,船工适应了环境之后,船厂开始试着对现有的船只进行维护、修理。然后,船厂开始尝试建造一些小型的船只,慢慢地从建造像“海天号”可携带的那种小艇,到稍大些的渔船,再到可运载二十到三十人的单桅交通艇,高雄船厂的工人逐渐积累起了经验,完成了船厂的过渡期。秦天也在这其中,学习到了更多的航海技巧和造船知识。这种知识的沉淀,或者说是蓄积,为秦天等人设计、建造出举世闻名的舰船,为高雄船厂创造出世界航海史上最了不起的神话,为华夏族成为蓝色海洋的霸主,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移民方面,人员持续稳定增长。
台南方面在首次收获了大批稻谷,取得一个不大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