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大谋士也都借着这么个良机好生休整了一番李贞本人因着是监国太子的缘故,轻易无法走出东宫,可两大谋士却无此限制,这不,前些日子,两大谋士同时跟李贞告了假,拿了东宫的条子,带了燕十八等人携手到上林苑里打了回猎,昨日方才回转,此际正在崇文馆里与一帮子新晋的学士们闲聊着,一听李贞传唤得急,忙不迭地便赶回了书房,一见到李贞面色凝重,两大谋士立马知晓怕是有大事生了,不经意地对视了一眼,各自行上前去,对着李贞躬身行礼道:臣等见过太子殿下。
两大谋士如今越来越坚持行君臣之礼,李贞明说暗示了好几回了,都不见效,索性也就懒得再计较此时,随意地摆了下手,沉着声道:免了罢,二位先生请坐。
殿下可是准备对薛延陀动手了?纳隆与莫离都是当世之智者,虽尚未看过军报,却已然猜出了李贞叫自己二人前来的意图所在,然则纳隆较沉稳,而莫离相对随意一些,这才刚落了座,莫离便笑着率先开了口。
嗯。李贞对于莫离能猜到自己的心思一点都不感到奇怪,点了下头道:北方军报刚到,父皇亲率主力于牛栏岗一战中全歼高句丽十六万大军,如今已下诏三路合击安市城,算时日的话,此时父皇所部应该已经抵达了安市城,若是本宫所料不差的话,攻城战只怕已经开打了,这与本宫事先的推演相吻合,此战能胜否尚属未定之事,唔,在本宫看来,即便能破城,没有半年之功怕也难成,若如是,薛延陀之计划也就得开始了,本宫已让人通知礼部,承认拔灼为正统,二位先生对此事有何看法,都说说好了。
两大谋士都通军略,只不过纳隆在这一方面稍逊一些,而莫离之军略才干却是极强,尤其是在大势的判断上,未必就比李贞差多少,此时一听李贞将情况介绍了一番,莫离心中便已是有了数,笑着摇了摇手中的羽毛扇道:殿下尽管按原定计划展开好了,唔,若是陛下此番不胜而归,自是需要一个出气筒,便拿薛延陀作法也无甚不妥之处。
纳隆与莫离不同,他乃是出自草原部落,当初已开始是为了族人的安危才选择投奔了李贞,当然了,在李贞的气概与知遇之恩的感召下,如今已是李贞最信得过的两人之一,可他的内心深处却还是不免有着草原之情节,此时一听李贞已然下定决心要对薛延陀动手,心中难免起了些波澜,可因着目下的立场之故,却又不好多说些什么,只是面带忧虑地坐在那儿,良久不一言。
纳隆虽不开口,可李贞却清楚地知道纳隆的忧虑与彷徨之所在,这便慎重地开口道:纳先生,本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