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舆论导向之争 上(4 / 6)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163 字 2021-06-05

改变李世民的决策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之所以将这奏本先给房玄龄过目,当然是希望房玄龄能帮着自己去说服老爷子改变主意,可也知道希望不是很大,不过么,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房玄龄一生中从未在重大军略上反对过李世民的主张,然则李贞却也不是特别的在意,只因手中尚有着变通的法子在。

房公所言甚是,本宫只是不想错过这么个良机罢了,呵呵,见笑了,唔,此事暂且不议也罢,左右就凭大度设小儿的能耐,本宫也并不怎么放在心上,稍后再收拾也成,只是西北恐有动荡,还请房相心中有数方好。李贞自嘲地笑了笑,一副毫无芥蒂的样子,温和地说了一番。

很显然,李贞这话里也是藏着话的,说的就是万一西北有乱,还得靠他李贞来稳定局面,毕竟西域的军队全都是李贞的嫡系,旁人只怕未必能指挥得顺畅。这意思房玄龄自是听得懂,然则在房玄龄看来,李贞未免有些挟兵自重的嫌疑,只不过房玄龄心性深沉,并没有带到脸上来,而是轻皱了下眉头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老臣久已知之,只是在老臣看来,西北不过癣疥之患耳,并不足惧,高句丽一事方是重点之所在,殿下以为如何?

房玄龄之言的意思是征战高句丽已成事实,与其让年事渐高的李世民去亲征,倒不如你李贞去统领三军,这本就是身为人子为父分忧的必然之举,若是李贞以西北将有乱为借口,不愿出任征高句丽的统帅,乃是有违孝道之行径。

晕乎,您老爷子非得将咱架在火炉上烤么,这哪是咱不愿去征战?咱倒是无所谓去打哪里,可老爷子能让咱去打么?听着房玄龄如此说法,李贞想哭的心都有了,万般无奈之余,苦笑了一下道:房相教训得是,本宫亦深以为然,这数日本宫已深思过征高句丽一事,略有所得,请房公指教。李贞边说着话,边从衣袖中再次取出一本折子,只不过此折并未以黄绢蒙面,显然只是份草本。

听李贞这话的意思似乎愿意代父出征,房玄龄原本略有些紧绷着的脸上立时露出了丝欣慰的微笑,伸手接过了李贞手中的那份折子,埋头看了起来,可看着看着,便觉得有些子不对味了李贞这份折子很长,一开始是分析高句丽的地形地势以及军队的优劣势所在,算得上中规中矩,可到了后头所提出的战略思想却与李世民的急攻猛进的战略构想完全不同了李贞认为高丽依山而城,攻之不可猝拔,战事若久拖,则后勤辎重将难以为继,易重蹈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果之旧辙,然则经前次征讨后,高句丽国的农田水利已遭到大面积破坏,土地未曾耕种;所攻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