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个打闷棍的勾当,哪怕那所谓的泰山神谕之出现,也没人以为吴王能最终胜出,大体上还是看好越王李贞与魏王李泰之间的争夺,可如今一向喜欢先制人的李泰一边没动静,注定是主角的李贞一边也安份得很,倒是一向唱配角的吴王一系却抢先招了,而且一出马便是李恪之绝对心腹重将,这岂非咄咄之怪事?于是乎,朝臣们惊讶之余,议论之声吵闹了些也就不足为奇了罢。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任由群臣们瞎议了一阵之后,这才哼了一声,一压手,示意群臣安静,而后饶有兴致地看着叶凌道:叶爱卿有何本章但讲无妨。
叶凌乃当世之智者,自是能猜测出圣意之所在,早已明白此番李贞入主东宫已是定局,所争着不外乎制衡之权的大小罢了魏王一系虽屡经打击,在朝中之势力大减,然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绝对实力依旧在吴王之上,加之其头顶上那金灿灿的嫡子之帽虽也有所退色,可再怎么说也还是比吴王有优势得多,故此魏王可以装孙子,示敌以弱,积蓄实力以待来日,可吴王这头却没这个福气,必须借助此番圣意所谓的制衡之术来捞取足够的好处,从而为将来的手段之施展争取到尽可能大的舞台空间,为此,吴王一方必须表现出有制衡之力方能有望得偿所愿,这正是叶凌抢先招的用心之所在。
微臣启奏陛下,臣以为林博士所言甚是,东宫当立矣!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吴王李恪年岁既为诸皇子之长,且纯良贤德为诸皇子之冠,署理政务概无差池,治理地方则境绥而百姓富足,此诚为老成谋国之栋梁矣,且天降神谕,当立吴王,微臣不敢不荐也,肯请陛下圣断。叶凌恭敬地行了个礼之后,畅畅而谈,倒也说得头头是道。
陛下,臣以为叶侍郎所言荒谬不济,实乃混淆是非之大逆不道也,当重处之!没等李世民表态,一名身着监察御史官袍的官员便从队列的后头冒了出来,不管不顾地便将大逆不道的帽子扣在了叶凌的头上,其用词之狠,登时就令满朝文武吓了一大跳,再一看,竟然是李义府这么个前东宫属官,登时都有些子莫名其妙,闹不懂这李义府究竟犯了啥毛病,竟如此之火爆,一时间瞎议之声再次嗡嗡而起。
李义府这么一出头,李世民显然也没有想到,愣了好一阵子,这才眉头一皱,一挥手道:尔为何出此狂言?
李世民这话可就有些子重了,若是旁的官员听了,只怕当场就得脚软,可李义府倒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道:陛下,请恕臣无礼,臣实是无法容忍叶侍郎之欺君之言矣。
尔既有不同之意见,那就说来与朕听听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