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诏令,很难进宫。不过,李肇当了多年的镇殿中郎将,自有门路。当然,后宫他是进不去的,只能止步于观华殿外。即便如此,也花去了他三张百两银票。说起来,这银票还真是方便,否则的话,他拿什么公然收买那些把守宫门的侍卫?
得到消息的董猛欣然前来,拱手道:“哎呀,今天是什么风把李大人吹过来了,李大人还记得奴才,奴才真是感激涕零。”
李肇笑着塞给他两张银票,说道:“你是皇后娘娘身边的红人,李某理当时时拜会,日后还要靠公公照拂一二。”
这番话正刺到董猛的痛处,他不由叹道:“什么红人,皇后娘娘的红人只有张泓一个,奴才根本就是多余的。”
李肇大惊道:“何出此言?”
董猛摇了摇头,道:“唉,真是一言难尽啊!”
有些话本不当乱讲,但董猛收了李肇的银票,也就少了一份心防,竟将自己遭受冷遇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李肇立马打抱不平道:“若非你我同乡,李某又岂会跟杨骏作对?扳倒杨骏,你当立首功,皇后娘娘不公!”
董猛深知贾南风的性情,慌忙道:“李大人噤声,小心隔墙有耳。”又压低声音道:“在下只是个小奴才,还不是任人宰割,又说什么公主是不公。”
李肇却满脸的不以为然,说道:“老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既然皇后娘娘不公,你何不另投明主?”
董猛也不是个笨蛋,听出李肇话里有话,脸色顿时凝重起来,沉声道:“何为明主,请李大人言明!”
李肇笑道:“楚王殿下年少英武,素有民望,可为明主!”
董猛沉吟道:“不知奴才何以见信于楚王殿下?”
李肇说道:“司马亮、卫瓘欲不利于殿下,你可假传口谕,调兵勤王。”
董猛大惊道:“奴才出宫尚可,出京却难,这口谕如何传得出去?”
李肇道:“诸王进京的事包在李某身上,到时候,你只需露个面即可。”
董猛思忖再三,终于答应下来。
…
第二天,李肇就离开京城,潜回凉州。不久,十几封书信被送往各地的诸王宗亲。书信不能代表诏令,但李肇借假了贾南风的口吻。
随着司马炎让诸王掌兵,诸王的权力日益扩大。随之而来,他们的野心也日益扩大。接到李肇的书信以后,淮南王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清河王司马遐纷纷领兵进京。因为他们都知道李肇帮助贾南风扳倒了杨骏,所以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