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近水楼台(2 / 4)

西晋小厨师 乱石兰竹 3098 字 2021-06-05

地上,抱头痛哭,半晌方才说道:“便依爱妃所言。”

孙皓就这么投降了,谁也想不到伐吴之战竟然会结束得这么简单顺利。其实,功夫在戏外,两国交兵也是如此。司马炎多年精心准备,积攒力量、休生养息。反观孙皓,却是沉迷酒色、残暴不仁,更穷兵黩武。东吴有此一败,也是情理中事。

其实,孙皓自幼聪慧,刚即位那会,他也采取了抚恤百姓、开创赈贫、减省宫女、放生异兽等一系列措施,治国有方,被奉为明主。只不过后来他渐渐露出了狐狸尾巴,以致民心丧尽。直到眼看便要亡国了,他才幡然醒悟,想出一条妙计来。

既然是投降,那就应该向离得最近的敌军投降,这也是惯例。但是,孙皓却给琅琊王司马、安东将军王浑和龙骧将军王各上了一份降书。他的态度很明确,我孙皓反正是决定投降了,你们谁先来,我就先向谁投降。

这场伐吴之战,最大的功劳之什么?自然是抓住孙皓。谁抓住了孙皓,谁就夺得头功。孙皓竟然以自己为诱饵,要挑起司马、王浑和王三人的内讧,也算是突发奇想。但是这三人中,王官职最低,却离建邺最近,最有可能接受孙皓的投降,另外两人会服气吗?当年魏军攻入成都,邓艾、钟会二人不正是为了争功而自相残杀吗?那件事也只是刚刚过去了十多年,谁又能肯定历史不会重演?

王浑接到孙皓的降书,不禁目瞪口呆,连声道:“这么快?怎么会这么快?”

就在半个时辰前,他刚刚接到使者的回报,说是王拒绝了他停止前进的命令。想到自己一直按兵不动,以致错失夺取这场旷世之功的良机,他便是追悔莫及。

扬州刺史周浚慌忙劝道:“将军应当从速过江,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王浑沉默半晌,方才挥手说道:“传令,渡江!”

虽然下了这个决定,但他心里明白,再怎么快,也不可能快过王。

另一边,司马也接到了孙皓的降书。他却没有王浑的纠结,只是随手把降书放到一边,淡淡地说道:“传令三军,休息一日,后日清晨渡江!”

作为这次伐吴最东路的统帅,司马有更多的机会第一个打过长江去,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他是司马炎的叔父,已是一方藩王,立再多的功劳也没有太多的帮助,唯一的可能就是功劳太多,以致功高盖主。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按部就班,你司马炎让我打哪儿我就打哪儿,我就做个不拨不动的算盘珠子,不求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