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抚了张象一番,将其部下全部收编,两下合兵一处,继续东进,声势更甚,一举攻克了寻阳,兵锋直指石城。
石城不是石头城,而是后世的安庆,也就是建邺在长江上最后的一道屏障。如果攻破石城,王的水军便可以直奔建邺,最终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这时候,刚刚移镇项城的贾充却接到了一封来自洛阳的书信。书信是荀勖派心腹悄悄送来的,大意无非是请贾充上书,劝司马炎休兵罢战。
其实,远在洛阳的荀勖已经纠集了一帮主和派,上表请求罢兵。在奏章中,荀勖等人向司马炎进言,如今寒冬将至,士卒沿江作战,多有冻伤,恐于军不利,莫如等来年开春再行伐吴之事。不过他们的地位都不及贾充,在司马炎面前说话的份量自然也不及贾充,而且贾充又一直是主和派的领军人物,所以荀勖等人才请贾充出来讲话。
身为三军统帅,即使这个三军统帅只是摆设,贾充也可以及时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消息,因此对整个伐吴战争的形势看得比朝堂中的荀勖等人要更加清楚。按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几个月,晋军就可以开进建邺城了。但是,能够看清楚形势是一回事,支持还是反对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反对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主和派和主战派就是朝堂上两个不同的圈子,表面上看他们围绕的焦点是一场针对东吴的战争,实际上针对的却是对方的主张。如果让晋军顺利攻破建邺,势必证明主战派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对主和派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会失去司马炎的信任。所以,主和派现在的目的已经不在是不是应该伐吴这件事本身,而在于不惜一切代价阻挠伐吴之战的成功。
贾充是主和派的一员,甚至是其中的领袖人物。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理应积极上书,但他却沉吟起来,只对轻轻地挥了挥手,说了一声:“知道了。”
他这个大都督是摆设,却不代表他对战场一无所知,大军撤退时所面临的危险往往还要大于进攻的时候。根据他最新得到的消息,卫平已经离开杜预的军营,跟随王一路东进去了。此时如果罢兵休战,势必让卫平陷入险境。这个女婿虽然有点叫人不大省心,但毕竟是他认定可以继承他衣钵的不二人选。为了让这个不省心的女婿平安归来,贾充思索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不写这份奏章。
贾充却不知道,正是他的这个决定,避免了这次伐吴之战中出现另一个更大的笑话。在原来的历史上,贾充上表劝司马炎罢兵,结果他的奏章刚刚送到辕关,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