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一个信息,向大臣们表明他伐吴的决心和事情的急迫。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又怎么可能不明白司马炎的意思。即使这样,仍然有超过一半的大臣反对伐吴。主战派和主和派吵成一团,把好端端的朝堂弄得像个菜市场。
司马炎终于按捺不住,拍案道:“朕伐吴之意已决,众卿勿须再议!”
看到司马炎满面怒容,争论声戛然而止,朝堂上这才安静下来。
司马炎的语气缓了缓,这才说道:“贾充,朕命你为大都督,持节,假黄钺,坐镇襄阳,节制诸军!”
多年来,贾充一直反对伐吴,是坚定的主和派。让一个主和派担任伐吴的最高统帅,这个决定看上去有些荒唐。其实,这是司马炎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作出的决定。
贾充是司马昭临终前的托孤大臣,对司马家族忠心耿耿,也深得司马炎的信任,司马炎并不想因为伐吴的事情而弄得君臣离心。任命贾充担任统帅,就是为了安抚他,表明自己对他信任依旧。
即便如此,任命一个主和派担任统帅,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有些不合常理,也难以令众将信服。因此,司马炎心中始终还存着一些犹疑。不过从去年起,贾充的态度好像隐隐发生了些转变,甚至还献了个以竹排、火油来破解东吴铁索锁江之策的妙计。虽然从那之后,贾充每每还会在朝堂提出一些针对伐吴的不同意见,但态度已经不如过去那样坚决了。这样的话,让贾充担任统帅,阻力自然会减轻不少。只是司马炎并不知道,贾充态度的改变都是卫平潜移默化对他施加影响的结果。在贾充的内心,还是反对伐吴的。
果然,当看到司马炎发怒的时候,贾充便知道伐吴之举已经势不可挡,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司马炎居然任命他做了主帅。贾充是司马昭的托孤之臣不假,但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权谋上,统兵作战并非他所长。何况贾充本来就反对伐吴,此时更不愿意接这份差事,慌忙拜道:“启奏陛下,臣年老多病,难堪此任,还请陛下另选贤良。”
司马炎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沉声道:“君若不行,吾便自出!”
任命贾充为统帅,也不只是为了安抚他。司马炎知道,在贾充身边很是“团结”了一帮人,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结交了不少党羽。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主和派。伐吴这样的大规模战争,自然需要万众一心,才能更顺利取得胜利。有贾充担任统帅,就不用考虑那些主和派会不会扯后腿了。所以,这个任命看似荒唐,其实英明无比。单从这份周到的安排来说,司马炎其实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