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不起在真实的历史上,司马炎举兵伐吴是在何年何月。即使他记得历史课上学过的只言片语,其实也无济于事。因为历史书上用的大多是公历,他没有办法把公历纪元和现在的年号相对应。在没有弄清楚司马炎伐吴具体时间的情况下,他就是想从中做点小动作都没有办法。
但是,卫平又不想让贾充失望,便试探道:“不知皇上欲在何时发兵?”
贾充沉吟道:“若是老夫估计不错,应该就在这一两个月了。”
有些事情涉及军事机密,即便卫平是他的爱婿,贾充也不能说得太明确。但从贾充的话语中可以推断,朝廷关于伐吴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开展得差不多了。此时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连贾充都阻止不了,卫平又能有什么好办法?
突然,卫平脑子里灵光一闪,大声说道:“北人南下,易致水土不服,皆因南方夏季炎热,瘟疫流行,岳丈岂不记赤壁之故事?”
贾充恍然大悟,颔首道:“老夫明白了。”
当然,即使这一条意见能够被司马炎采纳,也只不过将伐吴的日子再推后几个月罢了。不过贾充也明白,伐吴已经在所难免,只是拖一日是一日了。
中午,贾充留卫平在府里吃了饭,翁婿两个闲话了些朝堂上的事情。卫平虽然很想回卫记酒楼看看石崇这个仇人究竟长什么模样,但他也明白,贾充说的虽然只是些闲话,实际上隐含着对他的指点。卫平是个小厨师,对于官场上的许多事情只是道听途说,跟贾充的谈话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也只能强按下回酒楼的心思,把握住眼前这个难得的机会。
等他回到酒楼的时候,那边的宴席也已经散了,终是没能见上石崇一面。不过,根据田华探听来的消息,石崇的宾客中又出现了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一个是司马炎的女婿王济,在哪里都有他,卫平也是很无奈。另一个的地位比王济还要高,是大将军王恺,此人是司马炎的娘舅。当然,卫平一听名字就想起来了。此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迹,那就是和石崇斗富。但不管怎么说,石崇和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交好,卫平想要报仇,只能更加小心谨慎了。
…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孙皓北伐不久便遭败绩,士卒逃亡者甚众,他也只得铩羽而归。
紧接着,原本就主张伐吴的张华、卫等人纷纷上表,请司马炎举兵南征。荀勖等人依然进谏,劝司马炎不可行伐吴之事。贾充按照卫平的建议,提出了夏季南方多疫病的理由,请求延缓发兵。最终,司马炎采纳了贾充的意见,暂时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