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权重,毕竟已经老了,而卫平正是初升的太阳。贾福的这个想法,倒有些着眼长远了,只可惜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今天,贾充从宫中回来,好似心事重重,还没下车就吩咐请卫平书房相见。贾福灵机一动,便派自己的儿子贾水充当了信使。这贾水倒也机灵,见了卫平便主动请命。
卫平身边信得过的人大多来自闻喜,贾禄是以太尉府四管事的身份来亭侯府的,卫平又不便大事小事都使动他,一时倒也没有多少得用的人。就拿今天来说,他和田华连潘岳、左思这样的名人都不认识,还要另外打听,这就多有不便,而且容易泄露他的机谋。为此,卫平也确实需要一个熟悉京城情况的人跟在身边。
不过,卫平毕竟拥有远超同龄人的城府,他面无表情,轻轻点头道:“你是太尉府的人,卫某却不好支使你。走吧,带我去见大人。”
…
抛开贾充的官职不提,单论贾充是他的老丈人,一旦相召,卫平就算有天大的事也只能暂且搁下,何况只是看一看石崇的真面目?仇当然要报,但不是现在。卫平分得清轻重缓急,只是交代田华要记下今天来赴宴的宾客名字,便打马直奔太尉府。洛阳城中不喜欢乘坐牛车的公子哥儿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卫平便是其中之一。
贾充早已在书房守候多时,见卫平进来,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便递过一份文书,道:“贤婿,你且看看这个。”
卫平接过文书一看,原来是份边关急报,吴主孙皓大举北伐,不由笑道:“孙皓自取其辱,老丈何忧之有?”
来到这个年代已经两年多,卫平也了解了许多事情,知道东吴并不是他想像中的那样弱小。晋强吴弱是事实,但东吴也不是没有一点反抗能力。几年前,东吴名将陆抗就曾经在西陵大破晋军,取得西陵大捷。这场战事,晋朝君臣都是讳莫如深,卫平还是从祖始、刘翻这两个东吴降将口中得知的。而且近年来,东吴也是屡次北伐,虽然大多无功而返,但也给晋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贾充等坚决反对伐吴,这恐怕也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前几次,卫平所献计策都得以印验,也令贾充更得司马炎信任。听了卫平的话,他顿时精神一振,连声道:“哦,愿闻其详!”
听到老丈人对自己这么客气,卫平倒不好意思起来,赶紧躬身道:“小婿也是胡乱猜测,作不得数。”
来自后世的卫平看待战争的胜负,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比这个年代的人要多得多。战争比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还包括人心向背、后勤补给、天时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