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大帐。
空荡荡的大帐内只有上首端坐着一员大将,此人虎背熊腰,双目炯炯,状甚威武。董清却是认得文俶的,赶紧上前见礼道:“下官闻喜县令拜见将军。”
文俶摆了摆手,道:“董大人免礼。不知董大人此来,所为何事?”
董清再拜道:“县中父老闻将军凯旋,特备羊三十八头,酒二十担,以劳三军。”
这些犒赏三军的羊酒中,倒有一多半是卫平出的。但董清却巧妙地没有提及卫平的�,这功劳自然要记在他的头上了。当然,卫平只为一睹文俶的风采,却也不会计较,权当是买了张门票而已。
沿途官府犒赏三军本是题中应有之义,文俶自然不会客气,点了点头,道:“如此,本帅就替儿郎们谢过董大人了。”
董清却一指卫平,小心翼翼地说道:“这位是卫公子,将军分给本县的奴婢,卫公子愿意一力承担!”
卫平不觉一愣,他只听那两个官媒婆说过要发卖什么奴婢,但自己从来没有表示过要买这些奴婢,却不知道董清此话由何而来。卫平的城府虽然不深,但也477对不是表面上的懵懂少年,他并没有当面戳穿董清,而只是想静观其变。
其实,就算卫平当场戳穿董清的谎言,董清也早想好了措词,完全可以把事情推到那两个媒婆身上。两个媒婆只是下贱之人,又怎敢违背县令大人的意思,少不得要把责任担起来。媒婆靠的就是一张嘴,能把的说成白的,到时候她们自有解释的办法。
文俶却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董大人,不劳你费心,那些奴婢在长安就已发卖完了。”
这件事本来是文俶出征时路过闻喜县时口头上跟他之间的约定,现在奴婢发卖完毕,董清自然省去了许多麻烦,心头不由一喜。780且这样一来,他也为用拖上卫平这个小孩子。毕竟卫氏家族在河)c;的名头太大,万一惹恼了卫瑾,同样后患无穷。
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