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季节,两栖海蛇经常成群结队到固定的海岛上去产卵,菲律宾的加托岛就是海蛇常去的海岛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这些岛上进行商业性的捕蛇活动,目前在加托岛每年捕蛇18万条,琉球群岛也有类似的捕蛇活动。
和陆生蛇一样,海蛇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的皮可用来做乐器和手工艺品;蛇肉和蛇蛋可食,味道很鲜美;某些内脏可人药。
中国沿海有记载的共8属、12种。本科动物腹鳞大多退化、不发达甚或消失;鼻孔多开于吻背,只需将鼻孔露出水面便可呼吸空气,在潜入水下时,鼻孔关闭瓣膜,防止海水进入。海蛇栖息于大陆沿岸半咸水的河口带。菲律宾的塔尔湖中有一种海蛇,终生生活在淡水里,因而被称为淡水海蛇。海蛇以鱼为主要食物,常摄食体型细长的鱼类。大多为卵胎生。海蛇亚科,许多种体形较长,头、颈和前半身甚细,产仔。
中国常见的有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平颏海蛇、小头海蛇、长吻海蛇、海蝰等种。扁尾蛇亚科是适应海水生活时间不太久的海蛇类,躯干前后粗细差别不大,仅尾部侧扁;其中扁尾蛇属的鼻孔仍开于吻侧,个别种类到岸边产卵。人被海蛇咬伤后,由于蛇毒破坏横纹肌纤维,会出现肌红蛋白尿,并导致呼吸麻痹。
(经济价值)海蛇是海宝。据现代药理学家研究,海蛇的蛇毒可制成治癌药物"蛇毒血清"。还可以用于治毒蛇咬伤、坐骨神经痛、风湿等症,并可提取十多种活性酶;蛇血治雀斑也十分见效;蛇油可制软膏、涂料;蛇胆浸药酒,有补身和治风湿之功效;蛇皮可制作手提袋、乐器等。总之,海蛇全身皆是宝。它的肉、胆、油、皮、血、毒等均可入药。我国海蛇入药应用始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仅从海蛇毒一项来说,它含有多种生物酶类,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可以分离提纯多种酶类,用于医药、科研和生物工程方面,已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国际市场长期供不应求,仅靠菲律宾有少量出口。美国的西格玛蛇毒公司经营的青环海蛇毒每克售价7800多美元,比黄金贵上百上千倍,可见其贵重程度。
(食用价值)海蛇肉质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滋补壮身食物,常用于病后、产后体虚等症,也是老年人的滋养佳品。它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在港、澳、台、广东、海南等地,海蛇被列为美食之一。在日本,海蛇更被推为宴席上的佳肴。广州一些酒家亦推出鲜活或干的海蛇食品。海蛇药材做为祛风燥温,通络活血、攻毒和滋补强壮等功效良药。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