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有几种的躯干比头和颈部粗,在咬猎物时能保持身体稳定。有的(阔尾海蛇亚科〔Laticaudinae〕)像陆栖种类那样具宽大的腹鳞,其他(海蛇亚科〔Hydrophiinae〕)种类腹鳞皆小,不适於陆地。多数体长约18764;1.2公尺;最大的(如日本的鲜美海味——阔带青斑海蛇〔Laticaudasemifasciata〕)体长相当于一般种类的两倍。大多栖於澳大利亚和亚洲的沿海及海湾,仅黑背海蛇(Pelamisplaturus)广布太平洋至马达加斯加和整个西半球。体长约1公尺。深棕色或黑色,腹部为鲜明的黄色,吃鱼。有时集大群於海面晒太阳。扁尾蛇亚科有几个种上陆产卵,其他皆於海中产幼蛇。海蛇一般冲击缓慢,但有的种类(如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和钩嘴海蛇〔Enhydrinaschistosa〕)潜有致命的可能性。
(生存现状)在蛇类演化的早期阶段,地球上曾出现过巨大的海蛇,这些大海蛇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就灭绝了,仅留下为数不多的的化石,作为它们旧日曾活在世上的见证。
现代海蛇的个体都不很大,它们对于海洋生活环境已有了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在北起菲律宾岛、南到大洋洲北部。西至印度海岸的广大海区有一种历史最古老的海蛇——锉蛇,这是海蛇中少有的无毒蛇类,体长大约60厘米至1米之间,肌肉松软,身体呈黄褐色,表面有很细的粒状鳞片。锉蛇的心血管和呼吸的生理机能非常适于水中生活,它的血红蛋白输氧效率特别高,潜水时的心跳可降到每分钟1次以下。它在水中的潜伏时间可以长达5小时之久,而在这期间的呼吸功能有13%是通过皮肤进行的。锉蛇唇部的组织和鳞片能将嘴封得滴水不漏,下颌有一个盐分泌腺,用来分担肾脏排泄盐分的沉重负担。锉蛇现在已十分少见了。
现存的海蛇约有50种,它们和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世界上大多数海蛇都聚集在大洋洲北部至南亚各半岛之间的水域内。这些海蛇之所以能在海中大量活下来,是因为它们都有像船桨一样的扁平尾巴,很善于游泳;二是因为它们都有毒牙,能杀死捕获物和威慑敌人。这些海蛇也有和锉蛇类似的盐分泌腺和能够紧闭的嘴。但总的说来,它们的生理机能对海洋的适应性不如锉蛇,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在海中生活的历史不如锉蛇长的缘故。
海蛇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开阔海域中很少见。它们有的喜欢呆在沙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