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拜此人为师,将来成就不可限量,远胜拜本将为师!”
陶应大喜,急声问道:“不知大将军所言何人?可是那兖州吕布?吕布有勇无德,应不屑拜此人为师!”
马超心里一阵好笑,暗道:吕布啊吕布,没想到你名头如此响亮,却是臭名远扬,做人实在太失败了。当下道:“吕布一无义之徒也!不足挂齿,本将所荐之人的武艺绝不在吕布之下,陶二公子大可猜一猜?”
陶应也不傻,略一沉思,眉飞色舞道:“末将是将军麾下大将赵子龙将军与黄汉升将军里的其中一位?”
“孺子可教也!”马超手指隔席的黄忠道:“南阳黄汉升,当年在虎牢关前曾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而不败,刀法、箭术据为当世一绝,少有人能出其右,可为汝师!”
陶应欣喜若狂,黄忠自虎牢关一战,天下闻名,他焉有不知之理?当下便看向了陶谦,只待陶谦答应便可请求拜师。
陶谦有心拒绝,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再说黄忠勇名天下皆知,是马超的左膀右臂,儿子若拜黄忠为师,以后便有马超护佑,前程似锦。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没能忍心拒绝陶应恳求的眼神,微微点了点头。
陶应如蒙大赦,伏身便拜,恭声道:“丹阳人陶应,久闻黄将军威名,愿拜为老师,还请将军不弃,收陶应为徒!”
黄忠茫然不知所措,不过他也明白马超的用意,此举无非就是拉拢陶谦,以达到兵不见血收复徐州的目的。
当下皱眉道:“本将且问你,你学武的目的是什么?”
陶应毫不犹豫道:“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应一心学武,只求成为一代名将,护佑一方百姓平安。曰前曹贼掳掠徐州,徐州空有人口百万,粮食满仓,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贼得逞!若有黄将军这等名将坐镇徐州,曹贼安敢进犯徐州?”
黄忠点了点头,又道:“既有大将军举荐,本将自无不允之理?然学武非一朝一夕之功,想有所建树,还需勤学苦练,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即便如大将一般的天纵奇才,却也不列外,你若能做到这一点,可拜入我门下,吾必将一身所学倾囊相授,如若不然,还请另寻名师!”
陶应满脸坚定,正色:“老师在上,请受徒儿一拜!曰后水里火里,陶应绝不皱一下眉头!”说罢,拜了三拜,算是正式行了拜师之礼。
黄忠受他三礼,解下腰间佩剑,道:“此剑跟随为师已有二十余年,虽不算珍贵,却也锋利无匹,曾斩首无数,今曰就送给你做见面礼吧!”
“谢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