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力壮的他和年老的周氏之间。大家伙的同情心也都会偏向到周氏那一边。
说起来,连守义虽然混,可他不傻,他知道家里外头是不一样的。他不敢犯众怒。
周氏站在那,见没用她发话,这扒房子的动静就小了,而且大家伙对她都很尊重。她心里的气就平了一些。就在这个时候,何氏带着连芽儿回来了。
连守义和何氏已经没有什么家当。但是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衣裳被褥等还是有一些的。这些东西,在扒房子之前都已经收拢到一处。
现在这边连守义带着人扒房子,何氏就带着连芽儿把这些东西往罗家村送。
他们在罗家村的房子还没有影,这些东西,自然是先送去罗小燕家暂放。因此,罗小燕,连同她爹娘也来帮忙搬东西,只留了罗小雀一个在家里看家。
因为扒房子的事行的太急,虽已经托人去给二郎送信儿,但二郎在县城,还没有赶回来。
连芽儿是小脚,没走过远路,也没干过粗重的活计,跟着大脚的何氏身后,走的就有些吃力。周氏看见了连芽儿,连芽儿也看见了周氏。
连芽儿就有些眼泪汪汪的,可又不敢说话,只是小声地叫“奶”,样子看上去非常可怜。与连芽儿的样子相反,何氏的样子可以说得上是兴高采烈。
离开老宅,何氏一点也不伤心,也没有被人撵走的愤怒或者不甘。能够离开老宅,远离周氏,搬到罗家村跟二郎和罗小燕就近住着,何氏可是巴不得的。反正,到了那,她也不会少了吃喝。从此,周氏也骂不着她了,管不着她了。她能过的更加自在,还能就近使唤二郎和罗小燕,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享受享受儿子媳妇的福”,何氏简直将今天当做了一个节日。
而且,多了连芽儿在身边帮她干活,她也很乐意。
周氏见连芽儿叫她,板着脸没答应,耷拉下眼皮子,转身就进了屋里。
在周氏看来,连芽儿是很温顺,听她的话,但是这种性格,有的时候表现出来,就是软弱。毕竟不是从她肠子里爬出来的,没她的硬气,反而沾染了何氏、老何家那一边的没出息的习气。
一旦从自家儿孙身上发现什么不好的、看不顺眼的品质,周氏一律认为,那品质绝不会是来自于她,是被别人家的“根”给带累了。
周氏很不高兴,因为连芽儿要跟连守义和何氏走了。不过,她一点也不怪自己当时没发话留连芽儿,她只是认为连芽儿没出息,没囊气。连芽儿在当时,就该跟连守义和何氏翻脸,明确表示要留下来跟她一起